豆语
BRAND 品牌建设
豆语品牌形象建设




传统行业需要很多的创新与变化
豆粉是一个传统行业,在我们的饮食结构里,尤其是北方,豆浆的饮用已然传承了两千多年。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在消费升级的现代市场中,人们的视线被具有更新潮、更多噱头的产品所占据,而豆粉类产品显得有些过于平庸,缺乏变化。
项目初期,我们实地调研了多家不同规模的超市卖场,观察豆语产品的在卖场中的陈列现状。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消费者洞察
针对豆语产品铺货渠道的特定性,我们对超市卖场的消费人群做了详细消费者画像。随着零售渠道的逐渐丰富,年轻人日常更多的趋向于网络购物,而超市做为日常补货和应急需求的地位受到冲击,那么传统超市的消费人群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基于对现实消费者习惯偏好的理解与研判,经过科学严谨分析推导,我们得到的结果是,豆语品牌的核心消费人群为:
酒香也怕巷子深
瞄准人群,精准出击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南部有一条天然富硒水土资源带,该区域生产的农产品天然富硒,该生产区域亦获得过“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称号。豆语豆粉就是在这片富硒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品牌。豆语豆粉原料精选本地富硒大豆,健康无糖无添加,优质的植物蛋白含量高达44.6g(每100g豆粉所含蛋白质含量),远超市场中绝大部分的豆类产品。
基于此,我们将豆语品牌定位于:
以倡导者的姿态,基于对消费者个性营养需求的洞察,通过对日常营养学的研究,运用领先的技术与工艺,实现流程创新。以天然富硒为基础,通过科学的配方管理,提供更适合普通人食用的,更天然、更科学、更有效、更精准的营养产品。品牌核心价值
是品牌的灵魂与精髓

同时,基于品牌定位和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结合品牌全力打造以硒元素为重点的消费认知,品牌slogan需要与品牌价值产生融洽的互动表达,增加对硒元素的描述。
重新定义一杯好豆粉

真零添加才是零添加


在新入市的产品中,选择重要且合适的产品卖点,将其无限放大,用最直白简洁的语法表述,完成对产品优势的再一次重复和强调,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最有力的理由支撑。这是后众在创作此类产品slogan时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正如我们所知,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产品的口感,质保等情况,通常产品的配料表当中不可能只有一种配料,而反观豆语产品的配料表当中只有黄豆,除此之外无一添加,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放大这一个点,重复强调我们的产品是“真正的零添加”,并且是有真实数据可以佐证,基于此,我们在大量以营养健康为表述重点的同质化产品当中,选择以“零添加”作为其产品slogan创作方向。
一个“真”字,道出了事实的真相,在市面上存在着某些品牌,其所表述的零添加,只不过是没有达到需要明确标注添加成分的含量,而豆语的零添加,是真正的零添加,除了大豆研磨粉之外没有任何成分的零添加。其次,一个“真”字,更是代表了强调、加重和绝对的意思,“真”是做人之本,更是做事之基。真,是豆语传承百年徐府的立业之本。一个真字,完成了对市场上各种“无添加”表述的袪魅,把选择权交还到消费者手中。
只丰富产品名称还不够,为了补充产品在营养方面的传播,我们给到产品一个定位语:纯植物蛋白代餐粉。将产品定位语与产品名称组合出现在包装上,再一次给到消费者一个购买理由,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心理活动,当消费者看到这个名称的时候会思考,什么情况下我要购买它,透过名称我知道,当我需要补充蛋白质的情况下,我可以尝试购买它,透过产品定位“代餐粉”我知道,在我要以代餐代替正餐或正在减肥的情况下,我可以尝试购买它,当产品有了全新的名称及品类定位时,就像给予了产品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在传统的豆粉品类中开辟出一条更加清晰的新赛道,以代餐粉的名义,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植物蛋白营养食品,打造以大豆为原料的全植物蛋白健康生活新样本。
超级符号
助力视觉资产建设

超级符号的建立,通常运用借力重塑的方式表现。运用普通大众对某个形象的广泛认知,将广谱大众认知与品牌特征相结合,让消费者通过熟悉的事物或概念关联到品牌,从而降低品牌的传播成本和认知成本。当然消费者的认知属于公有资产,是任何人和任何品牌都可以使用的,我们需要将消费者的普遍认知通过美学设计的手段转化为品牌的私有资产,这样就是完成了从广谱认知到形象和概念重塑的过程。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必须从豆语品牌的各种特性中,寻找能与人们熟知的符号元素的共通之处,进而通过美学设计,创造出具有独一无二特质的豆语品牌超级符号。从事物原型提炼超级符号


有了大众认知,就要将大众认知通过美学设计进行重塑,变成品牌私有化的资产。标志通过对于豆子与对话框的结合,形成超级符号,借力于事物原型大豆和生活对话场景来诠释品牌名称;利用大豆与对话框的结合,诉说品牌价值,好似豆子自己在说话,讲述着有关豆语的故事。

我们在豆语品牌字体创作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品牌精神能够注入到字体设计当中,我们将对话框的元素融入到字体的一笔一画,将字体笔画结构内闭合的部分加入对话框的元素,同时在笔画的起笔和落笔位置增加对话框元素的修饰,做到将字体与品牌超级符号的视觉统一。与标志形象在图形特质上无缝呼应,完成豆语品牌超级符号在整个视觉呈现层面的应用。
















品牌色彩战略
大豆,在北方又叫黄豆,其标志性的豆黄色是其最鲜明的色彩密码。蕴含着几千年人们对于豆科植物的感恩与喜爱。于是,我们通过对不同产地区域种植出的大豆色彩的均衡考量,结合人们对于色彩关注度的科学理论,通过对色彩数值的调和,确定了豆语品牌的主色彩:成熟黄。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最高的色彩之一,正因为如此,单一的黄色不利于画面视觉的表现,那么确定好主色调,我们再来寻找合适的搭配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种色彩是始终伴随着黄色出现的,那就是黑色。
面对黄色的积极与敏感,黑色更显得包容与博大,当明度最亮的黄色,遇上可以吸收所有可见光的黑色,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为调和视觉感受,有助于后期色彩应用,通过对大豆不同生长时期的色彩进行提纯优化,同步确定了辅助色:硒有绿与轻食绿。
黄色是事物本身的色彩,而黑色包容博大,绿色又于沉静中孕育希望。几种色彩搭配,对比强烈又和谐自然,共同构成了豆语品牌的色彩体系。

PART 10
包装设计
必须把产品放进货架里
后众认为,所有的消费选择都是综合评判的结果,很少人会完全随机选购,即使在完全陌生的商品领域里,依然会通过实时的反应来进行购买决策。新用户想要购买豆粉类食品,一定是在产品货架中进行实时决策。那么,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决策逻辑?
● ●
货架思维
是产品包装设计的原点
后众的作业方法论当中强调,产品包装设计分为两种场景,一种是先见包装后消费,另外一种是先消费后见包装,前者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产品包装设计的货架思维。而后者多见于网购渠道,强调的是包装仪式感的创新。后众作品《安莫希林》产品包装设计就属于后者。
所谓货架思维,就是把产品放进货架里,在货架里讨论包装的形式和图形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产品中跳脱出来,吸引人们的目光,进而促进销售。
品牌包装创作基本原则
场景一:先见包装后消费
重点考虑包装的货架思维。所谓货架思维即售前吸引消费者上前,售中促进消费者购买。
场景二:先消费后见包装
重点考虑包装仪式感创新。所谓包装仪式感创新即包装形式的创新及包装拆包流程的创新。
先见包装后消费的产品货架思维
售前——吸引消费者上前
快消品包装设计要有单品陈列的发现优势,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实现单品货架的发现优势;其次快消品包装设计要有集中陈列的陈列优势,将色彩与图形有机结合,形成强烈视觉符号,形成阵列效果,实现集中陈列的阵列优势
售中——促进消费者购买
快消品包装设计要能够促进销售,根据买点信息的逻辑梳理及版面呈现快速沟通,促进成交。
豆语产品终端销售战场是在商超,与大量的同类产品进行面对面的厮杀。任何一个细微的设计想法,落实到货架上都有可能对最终的销售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此类销售场景下销售的产品,其包装设计的开始,就必须要重点考虑其货架思维,深度思考如何借助设计去赋能销售,达到转化的效果。
在项目前期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市面上同类产品包装多以袋装出现,画面元素较多,信息排版也较为凌乱。要想在这些包装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在包装形式上要进行突破,另一方面,在设计中必须简化元素呈现,使其形成视觉焦点,使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
● ●
优化包装规格
提升产品价值感
上述内容提到,豆语普通不含硒元素产品升级前的包装是500g散装袋形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总结起来就是产品购买与食用体验不好,而解决体验感的问题,其实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商品的价值感与售价相匹配的问题。
作为生产企业方,总是会希望不断提升物单价,提升标准规格产品的售价,用来平衡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而消费者始终关心的是客单价,客单价关乎消费者的钱袋子,是消费者对于价格因素的思考与衡量,消费者总是希望能够掏更少的钱来购买更好的产品,这是消费者永恒不变的诉求。如何使两者达到平衡,这就需要通过对产品价值感、消费的便捷性的提升来实现。
物单价关乎企业方的利润;
客单价关乎于消费者的初次尝试和复购决策。
理论上讲,假定500g豆粉的综合成本是40元,但消费者购买的时候也需要花费至少40元才能购买到豆粉。但实现情况是,消费者可能并不需要一次性购买500g豆粉,他可能只想先买50g尝一尝,但50g豆粉的成本并不是500g豆粉的成本除以10这么简单计算的。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客单价与物单价并不等同。假设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客单价是每个消费者单次购买产品所支付的费用,与产品规格没有太大的关系;而物单价是产品单斤的售价,与消费者单次购买所要支付的费用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我们通过调整产品的规格,从而降低消费者单次购买所付出的金钱成本,这样一来,即能保证企业利润,又能抵消消费者初次尝试的成本,就解决了商品售价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剂量把握和密封受潮的问题,我们将目前的散装形态改为每20g装一个小袋,一次一袋,更易储存,同时将最外层的袋装改为易撕口纸盒,强调开盒形式感与印刷工艺的体现,再搭配内装的小袋,同步提升品牌的消费体验感与价值感。
在产品营销话术方面,我们将传统的以“克”为单位的计量方法进行弱化,转化为以“次”为标准的计量方式,通过对消费方式的创新引导,以“每次一袋”的营销话术呈现,简化消费者在冲调时的剂量把握难度,“独立小包装用量好控制,一次一袋更方便”,让食用更方便,更标准。每次一袋的冲调方法,也更有利于对冲调后口感、滋味的控制,让消费者能够获得相对完美的饮用体验。

家庭装以每月为单位,家庭生活通常以月为单位进行生活计划的制定。以每月为规格单位,便于家庭采买计划的实施。
PART 11
十步创造豆语小黄盒










十个步骤,既是逻辑思考的顺序,也是设计操作的方法。后众多年对于品牌战略的思考和形象设计的实践,本质上都是通过品牌的逻辑,对人、货、场的关系的深度挖掘、解构与重塑,是人与消费关系的崭新探索。而后再运用可视化的美学设计,将这些探索通过图形或图像的形式传递出来。












货架战略助力产品抢占货架


扩大的面积不只是为了展现形象,更多的是为了传递信息,通过对消费者信息阅读内容和效率的研究。我们将产品最大的核心卖点即品牌slogan放上去,只有这一句,不断重复出现,强化信息释放,放大刺激信号,变成会说话的促销员,引发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认知,从而增加选购机率。
为了不同货架的广泛适用,在货架贴上继续进行优化,把货架贴升级为货架插卡。
在插卡中设计镂空插槽,完成对超市货架上标准价签的露出呈现,根据不同的规模设定几种不同间隔的价签露出插口,满足不同超市货架规格和陈列习惯的使用,减少物料的成本浪费。
● ●
我们知道超市促销活动会有热卖爆品,销售员会将热卖牌摆放在商品旁边,以显示此款商品为热卖商品,从而刺激消费者选购。
在设计豆语的货架物料时,我们将货架贴、货架插卡、热卖牌进行三合一处理,以豆语的超级符号对话框的形态,红底黄字特别抢眼醒目,在营造浓烈热卖氛围同时,完成对豆语品牌形象的全方位渗透与展示。既能快速抓住消费者眼球,又强化了豆语的品牌视觉资产。
为了增加对不同角度过往消费者目光的吸引,我们在平面插卡的基础上,增加了折角插卡,让人从侧面角度也能看到火红的对话框上写着热卖二字,完成对随机消费人群的视觉和心理激励,而当消费者走近货架,大排面的插卡贴与豆语小黄盒融为一体,形成更直观的吸引。
货架物料是品牌在货架战争上的战略武器,最大力度的发挥物料的真正作用,营造热卖氛围,在实际的线下销售环境里,能够快速释放产品信息,达成与消费者的快速沟通,激发消费者的选购欲望,最终提升消费达成机率。
写在最后...
艺术总监:贾振华
创意总监:张骁
策略总监:李立强
设计总监:李素宁
设计执行:张骁、李明浩、靳玉龙、陈浩然
文章作者:李立强
责任编辑:张骁
©2007-2022 HERO DESIGN.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8020069号-1